《中国营商环境》全媒体(金向友 张雯 通讯员 黄建和 李小星 唐小玲)福建报道 徜徉华安,放眼望去,皆是怡人的“生态绿”。作为福建省漳州市唯一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是华安的底色,也是华安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华安县立足生态、人文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全域生态旅游,推动城乡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新城。
裸房整治提升颜值
近日,在华安县湖林乡西陂村,村民陈阳海家中的二层农房外装修刚完工。放眼望去,成排换上“新衣”的农房在阳光下显得愈发温馨和整洁。
据了解,湖林乡以裸房整治为重要抓手,通过修葺破损外墙、平改坡,统一立面风格,规范设置空调外机,改造破旧门窗等方式,同时严把农房审批关、设计关、监管关,加大“两非”“两违”整治力度,提升农村建设品质。2021年度全乡完成裸房整治132栋,乡容乡貌有了较大提升。
据湖林乡祼房整治工作负责人林贵宾介绍,湖林乡全力投入无裸房试点乡创建活动,目前已出台专项政策,在以奖代补、“乡村振兴·美居贷”专项低息贷款等方面提供支持,力争在2022年6月底前实现全乡域无裸房目标。
位于华安县高安镇的坪水村是畲族古村落、革命老区村。昔日坪水村交通闭塞,人畜混居,被称作“贫水”。2019年,坪水村以建设裸房整治示范村为契机,深入挖掘、整合、提升畲族特色要素,在全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将破败、有碍观瞻的建筑“拆清楚”,农村房屋“粉清楚”,屋顶全部完成“平改坡”,基本完成村庄全覆盖整治,整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漫步在坪水村内,一栋栋灰瓦黄墙的畲寨风格房屋错落有致,更惹人注目的是房体侧面的3D艺术墙面彩绘,一幅幅彩绘生动地展示了畲寨独特的风土人情,原本裸露的旧房,如今成了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2020年坪水村成功入选福建“金牌旅游村”,2021年8月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宜居、宜游、美丽乡村”也成了坪水村的新名片。
华安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拆清楚、摆整齐、扫干净、路畅通”为目标,立足实际,因势利导,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垃圾治理常态化,环境整治全覆盖,村容村貌明显提升,一个个看得见绿水青山,也流淌着乡愁的高颜值村落应运而生。
守护生态宜居宜游
高石村位于华安县东南部,在巍峨高耸的三斜尖山麓之下,流经村内的红菇林溪和大屏山溪蜿蜒数公里之长,溪水清澈见底,环境特色鲜明。
据高石村党支部书记邹火标介绍,高石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水和空气质量远超国家一级标准,是国家级生态保护旅游区。村庄生态环境优美,分布有红菇林溪和大屏山溪,河流长约3.5公里,汇入九龙江北溪支流西江溪华丰镇段。
然而,此前高石村也存在环境“脏乱差”问题,猪圈随意搭建,旱厕成排,晴天臭烘烘,雨天污水横流。2000年开始,高石村着手整治河道,清理淤泥,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们共同守护家乡环境。2019年初,村里成立了一支由退休干部、老党员、党员代表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小组成员每星期都会对村容村貌进行巡逻检查。若发现在房前屋后乱堆杂物、随意丢弃垃圾等行动,巡逻员对其进行提醒教育,对于屡教不改的村民,则会在高石村微信交流群内进行曝光。此外,村里还聘请了2名护林员定期对大屏山原始森林进行巡逻,杜绝乱砍滥伐现象。
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高石村坚持堵疏结合,拆除古村落内的旱厕、鸡圈鸭圈,对古民居进行修旧如旧,要求村民们不能在古村落内搭建新房。同时规划建设了莲花新村,为村民们无偿提供用地盖新房,规划建设鸡鸭圈养集中区,供村民养殖家禽,将污水纳入PPP项目,实现资源化再利用。
如今的高石,一栋栋重新焕发生机的古民居,映着潺潺的流水,仿佛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秀丽的景色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高石村为此成立了旅游发展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村委会”方式运营,将筹集到的钱用于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先后引进网红小火车、碰碰车、喊泉等旅游配套项目。村民还就地取材,推出竹筒饭、八宝饭、土鸡土鸭汤等特色菜肴,颇受游客喜欢。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高石村带来了人气,也让村民们实现家门口赚钱的梦想。
挖掘文化留住乡愁
“各位乡亲请坐定,我唱过番歌给你听。过番趁食‘无兜划’,为着生活正出外……”2月9日下午,华安县仙都侨史馆内,先锋村老支书刘瑞祥正用当地方言为游客们介绍华安侨胞在外艰苦创业的故事。
仙都镇是我省侨乡文化名镇,为了弘扬和传承广大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2021年8月,仙都侨史馆正式对外开放。
刘瑞祥告诉记者,侨史馆总投资100多万元,馆内面积200多平方米,展厅分为漂洋过海、过番谋生,异国打拼,侨批溯源、侨批产生,水客递送,兴乡之源,爱国情怀和文化交融七大板块。馆内主要展现仙都镇在上个世纪50年代,海外华侨在异国打拼回乡捐资捐物,兴建南海中学、华侨医院、铺桥造路的爱国精神,为侨胞提供了一处铭记历史、回忆乡愁的精神家园,也为仙都镇乃至华安县增添了一个向海内外展示“侨文化”的窗口。
在仙都镇招山村,成德楼、仁德楼两座华侨古建筑还被列入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我们对成德楼、仁德楼在内的7座有代表性的历史古建筑进行修缮,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原有的特色风貌,通过重新修缮,让华侨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和魅力。”招山村党支部书记林凇锓说。
据悉,华安县充分挖掘华侨文化、高山族文化、畲族文化、土楼文化、茶文化、玉石文化、秋千文化等特色文化,举办龙舟赛、火把节、美食节、请火节、土楼音乐会、世界小姐秀等特色活动,将华安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旅游进行嫁接,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也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强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